本网讯 雷锋、赖宁、张海迪……,曾经,他们是青少年们的偶像,他们的光辉形象让一代又一代人找到了成长的方向。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,青少年心中的偶像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,调查中记者发现,文体明星已然坐上了中小学生心中偶像的头把交椅。对于中小学生偶像的移位人们见仁见智,那么,偶像娱乐化的倾向又会对中小学生的成长产生什么具体的影响呢?
中小学生偶像首选文体明星
“演艺明星已经成为今日中小学生偶像的主体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,周杰伦在中小学生推举的10位偶像中名列第一,其他依序为成龙、张杰、刘翔、许嵩、杨幂、雷锋、魏晨、罗志祥、姚明。”近日,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一篇微博广受关注,尽管微博中内容所基于的“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”的调查报告早在去年就已发布,然而,人们对于中小学生偶像娱乐化的讨论,却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停止。
记者在石家庄一些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走访。在某小学四年级某班,记者请全班55名学生写出他们心中的偶像,张根硕、姚明、孙悟空……学生们把275张票投给了五花八门的人物,其中,影视娱乐明星得到79票牢牢占据头位,比例占到28.73%,而各类亲人师长54票占19.64%,体育明星30票占10.91%,科学家25票占9.09%,伟人、英雄各22票占8%,作家17票占6.18%,艺术家10票占3.63%,商界人物4票占1.45%,平凡的好人6票占2.18%,而航天员和同龄人也各得到3票。在该班班主任看来,275票中文体明星票数过百,充分说明孩子们对于社会流行元素的崇拜。
相比小学生,更加开阔的视野、更加明确的人生理想、更加明晰的观念让中学生的崇拜范围明显更加宽泛。在某重点高中一个班,记者请54名学生写出他们心中排名前五的偶像时,尽管也能见到王力宏、姚明等文体明星的名字,但白起、毛泽东、周恩来、三毛、达芬奇、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名人都能见到,即便是高中生,他们的偶像中也包括了班主任、同学等身边的人。
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,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、石家庄一中教导处主任米秉玺老师的看法是“反映了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崇拜对象、观念的变化”。他认为,小学生的偶像往往是身边的家长、老师或读书、电视中看到的人物,他们对偶像二字缺乏认知,家长、老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氛围、教育理念,孩子们就会随之产生什么样的偶像。而随着一天天长大,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加强,对社会关注度变得更高,视野更加开阔,因此偶像的范围也开始从师长、明星开始向历史人物、政治人物、商业人物以及包括艺术家、科学家等在内的各种“家”上扩散。
老师:偶像影响潜移默化
“毋庸置疑,偶像对孩子们的成长会产生明显的影响。”米秉玺认为,青少年十分容易对喜欢、崇拜的人物进行模仿、学习,他所模仿的对象不仅仅是名人,甚至会是身边的老师、同学,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个‘镜像自我’的过程,模仿也是必然的。”
石家庄十五中教育处主任张寿明认为,偶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绝不仅仅只是喜欢、关注这么简单,“为什么一些女孩子变得越来越嗲声嗲气,或者套用一个时髦的词叫‘卖萌’,男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穿着打扮越来越嘻哈,其实他们在语言、行为上都在模仿着自己的偶像或者自认为崇拜的形象。一个人语言、行为上的表现,其实就是内心价值观的体现,而偶像对价值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。”
在石家庄市雷锋小学德育副校长文淼看来,偶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,孩子们会在崇拜过程中完成对偶像的学习和模仿。“我们学校自从上世纪90年代确立了学习雷锋主题之后,通过对雷锋精神的学习、挖掘,组织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,可以说,雷锋精神已经深深植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。”
一位中学班主任更是意味深长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。1998年,他作为班主任带初一新生,开学第一周,就发生了三起打架事件。在学生们整天的“洪兴”、“古惑仔”谈论中,他知道了古惑仔系列电影,专门找来观看后,他才知道了班上这些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为何偏好打架,“别说打架的孩子,就连那些不打架的都承认他们也十分崇拜那些出来混的古惑仔们。”
偶像该不该被调换?
对于自己崇拜的偶像,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简单的欣赏喜欢上,但痴迷者也大有人在。高二学生小王就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歌星的崇拜,同学爆料称,小王的手机、电脑、家里墙壁上全都是这位歌星的写真,她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模仿这位偶像参加选秀节目。然而,家长对于孩子们崇拜什么样偶像显然并没有太多在意,记者走访中,不少家长都能随口说出孩子喜欢的几个人物,也能猜出几分喜欢的原因,但被问到是否会针对孩子喜欢的人物进行引导时,很少有家长给出肯定的答案。相比学习成绩,孩子心中的偶像话题显然无法激起家长们太多的兴趣,“不干涉他崇拜谁,只要不影响学习成绩就行。”
相比家长,虽然老师们也赞成不干涉学生崇拜什么样的偶像,但也普遍认为无论是学校,还是家庭、社会,都应该通过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人值得崇拜,什么人应该唾弃。
“偶像来自于孩子内心世界的认知,家长给孩子灌输一个什么样的理性元素,孩子就会根据这种元素产生什么样的感性认知,进而选择什么样的偶像。偶像来自于认知,同时也反作用于孩子们的认知并深深影响他们的行为。”米秉玺认为偶像固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,但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偶像本身,而是家庭、学校如何利用偶像对孩子进行引导,“要引导孩子们从偶像身上学习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学习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,而不是简单停留在仪表着装、行为习惯的简单模仿。”
“既然说到偶像,我觉得得给家长提个醒”,米秉玺称,关于偶像最大的问题不是孩子选择了谁,而是家长给孩子强制树立偶像,这些偶像其实就是孩子们身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,家长动辄拿孩子与别人作对比,过于功利地在乎孩子们的学习成绩,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、尊严和社会责任感,“每个人的遗传基因、成长环境、教育背景不同,所以,别人走过的路未必完全适合自己,对一个人来说,最好的表现就是做好自己。”
建议:不妨让孩子身边“寻星”
(责任编辑:教育培训网)